:::

衛生組 - 行政公告 | 2011-03-24 | 人氣:613
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,常引起發燒、頭痛、肌肉酸痛、疲倦、流鼻涕、喉嚨痛以及咳嗽等症狀,即一般所稱的類流感症狀,少數人感染後會有腹瀉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。流感病患在症狀緩解後24小時之前,可藉由咳嗽或打噴嚏將病毒傳給他人,另由於病毒可短暫存活於非吸水性環境表面,故也可藉由手沾染到病毒再接觸口、鼻或眼而造成感染。
學生及幼兒是流感病毒的高傳播族群及高風險族群,學校、幼稚園及托兒所更是容易造成傳播的場所,需要特別注意防範,落實勤洗手、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、生病者在家休息。故各級學校及托育機構在流感流行期間應採行以下防疫措施:
1.加強衛生教育
(1)宣導內容包含勤洗手、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、生病在家休息、施打流感疫苗等。
(2)宣導對象除學生及小朋友外,也應包含家長及教職員工。
2.維持衛生環境
(1)供應足夠的洗手設施及充足的洗手時間。
(2)定期清潔學生、幼兒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,如鍵盤、課桌椅、門把、公共區域的電話筒等,但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消毒藥劑。
3.協助發生症狀者
(1)主動關心學生、小朋友、教職員工有無類流感症狀。
(2)如發現類流感患者,應讓其戴上口罩,留置於單獨空間,並協助其儘速就醫及返家休息。單獨空間應設於非人潮必經之處,不需獨立空調,但要保持空氣流通。
(3)不宜由孕婦、慢性病患等流感併發重症高風險者照料發生症狀的學生或小朋友,且照顧者在工作時間應配戴口罩,並勤洗手。
(4)如住宿生罹病,除就醫外,於宿舍中應安置於與健康學生有所區隔之處,提供適當照護,直至症狀解除後24小時。

個人的流感防疫措施
1.維持手部清潔
保持經常洗手習慣,洗手時用肥皂和水清洗至少20秒,尤其咳嗽或打噴嚏後更應立即洗手,使用含酒精洗手劑也有效一定效果。另應儘量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、鼻子和嘴巴。
2.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
(1)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,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,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。
(2)打噴嚏時,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,若無面紙或手帕時,可用衣袖代替,衛生紙使用後應丟棄至垃圾桶。
(3)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,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。
(4)如有呼吸道症狀,與他人交談時,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。
3.生病時在家休養
如感染流感,除就醫外,應儘量在家中休息至症狀緩解後24小時以上,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。

資料來源:衛生署疾病管制局


學校及托育機構流感因應指引
:::
忠孝雲端圖書館
忠孝永續校園 (點選會開啟新視窗)
12年國教專區 (點選會開啟新視窗)
校務評鑑專區 (點選會開啟新視窗)
忠孝週報園地
無障礙環境介紹 (點選會開啟新視窗)
報修登記中心 (點選會開啟新視窗)
 
計數器
今天: 3652
昨天: 998
本週: 3652
本月: 4650
總計: 2657314
平均: 453